联系方式

地址:中国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凯华路1号

电话:400-111-7771

邮箱:zaobaijian@163.com

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,查看手机网站

弘扬川茶文化 · 打造茶旅综合体

Promote Sichuan tea culture and build a tea tourism complex

三人谈 | 培育精制川茶产业,路在何方?


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

嘉宾:

江用文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

涂建华    四川省政府参事

段新友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

“精制川茶,到底指的是啥?”“机遇何在?”近日,四川第七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开设的川茶产业发展论坛,直奔“精制川茶”主题而来。

去年,省委提出,把精制川茶作为16个重点产业之一进行培育。根据规划,到2022年,全省茶叶面积达600万亩,产量35万吨,综合产值1200亿元以上。

如何落实省委要求,培育好精制川茶产业?记者和三名相关专家展开对话。

概念要拓宽

精制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 

记者:怎么理解“精制川茶”?

涂建华:精制川茶,是川茶产业面对和适应国际国内茶叶生产、消费和市场变化,应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,提升川茶产业竞争力、影响力的重大举措。

这里的精制,不是制造,而是从茶叶生产基地、初加工、精加工到市场、营销、品牌、文化整个产业链的整合、改造、升级。通过精制川茶,来实现精致生活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段新友:精制川茶,目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提高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它是川茶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,如果只是精加工做得好,品牌不行、卖不掉,那也不行。

现状要认清

精制茶市场份额占比不高 

记者:目前,川茶发展状况如何?

段新友:去年,全省茶产业呈现面积增加、结构优化,总体上产销两旺、增收增产稳步发展态势,但仍存在大而不强、大而不响、大而不彰等问题,全省70%以上的茶叶以原料、初级产品形式外销,或被外省企业在产地就地贴牌加工。

涂建华:我省“一主三副”(一主指绿茶,三副指红茶、花茶、黑茶)产品及各茶区传统茶类产品的创新、宣传还不够深入,特色、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。

此外,主动走出去的不多,依赖批发、代理、贴牌或坐等买家。我省没有一个茶区像福建安溪10万销售大军闯市场、卖同一个品牌。

记者:精制茶加工情况又怎样?

段新友:近年来,我省精制茶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。2018年,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.8亿元,同比增长7.1%,精致茶产量12.1万吨。但是,我省加工的精制茶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.16%,与全国精制茶加工行业集中区域福建相比,低了16.6个百分点。

同时,全省茶叶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处于较低水平,初级产品多、精深加工产品少,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够等。

方向要抓准

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两轮驱动 

记者:精制川茶产业发展短板如何补?

涂建华:借力中欧班列(成都)、跨境电子商务和“互联网+”行动,提升川茶的国际知名度。

段新友:可以从优化布局、强化品牌、助力营销等方面着手。围绕茶叶优势产区布局,扶持一批精深加工企业;发挥“天府龙芽”省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引领作用,组织企业实施“天府龙芽+企业品牌”双品牌战略;建立城乡、产销流通市场体系和机制。

记者:精制川茶的努力方向在哪里?

江用文:调整优化产品结构。一是面向大众需求,踏踏实实做好产品,有效控制成本,生产出高性价比茶叶产品。二是面对高端需求,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有文化内涵、品质超群、稀缺的小众产品。

此外,要坚持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两轮驱动,培植生态资源优越或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鼓励企业融合重组,扶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品牌。

涂建华:完善精制茶供应链,规范发展“茶交所”,培育本土线上平台和精制茶期货交易市场。同时,要提升质量、塑造品牌,巩固和拓展现有出口茶优势,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。

除了大众化的川茶,还可以研究不同消费对象的需求,发展个性化川茶。此外,还可在茶食品、茶饮品、茶用品、茶药品、茶化工等领域下功夫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cbgc.scol.com.cn/place/121419